2025/5/28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假期本是阖家团聚、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汛期强降雨、龙舟活动、户外野游等场景暗藏风险。
据近三年数据,端午期间溺水、火灾、交通事故占比超60%。与其祈愿平安,不如主动筑牢安全防线,这份“防灾锦囊”助您度过安心假期!
防溺水篇:江河湖海“暗藏杀机”
1危险场景警示
• 误区1:野泳“更畅快”?
❌ 自然水域暗流、漩涡、水草可能致命!2022年某地端午溺亡事件中,80%发生在非正规水域。
• 误区2:穿救生衣就安全?
❌ 劣质救生衣易破损,正确做法:系紧所有卡扣,确认浮力标识≥75N(成人款)。
2防溺水“三必须”
1.儿童监护:
• 4岁以下儿童洗澡需全程看护,水盆用后立即清空。
• 泳池边设置1.2米高护栏,配备带锁安全门。
2.成人自救:
• 抽筋时立即仰漂(双手抱膝漂浮),勿盲目挣扎。
• 遇他人溺水,优先呼叫救援、抛掷漂浮物(空水桶、救生圈)。
3.龙舟活动:
• 穿戴头盔、救生衣,听从指挥,勿擅自离队。
• 雨天划船避开电线杆、变压器等导电体。
汛期出行篇:暴雨突袭如何避险?
1自驾安全指南
• 雨天行车“三查三不”:
✅ 查轮胎花纹深度(低于1.6mm需更换)
✅ 查刹车系统(轻踩刹车听异响)
✅ 查雨刷胶条(老化需立即更换)
❌ 不涉深水(水位超轮胎1/3即危险)
❌ 不急刹车(易侧滑)
❌ 不跟大车(溅起水花遮挡视线)
• 车辆被困自救:
1.第一时间解开安全带
2.用安全锤敲击车窗四角(非中央)
3.儿童优先从天窗逃生
2徒步避险要点
• 山区徒步“三看一听”:
1.看天空:乌云压顶立即返程
2.看水流:溪水变浑浊/水位暴涨,10分钟内可能爆发山洪
3.看动物:蛇虫异常活跃时,气压可能骤变
4.听雷声:若雷声在头顶炸响,3公里内有雷暴
• 迷路求救技巧:
1.停留在空旷高地(远离大树、岩石)
2.用反光物品(手机屏、镜子)每隔10秒闪动3次
3.燃烧新鲜树枝产生浓烟(比火光更易被发现)
居家安全篇:端午习俗里的“防火经”
1艾草菖蒲使用守则
• 悬挂位置:远离窗帘、蚊帐等易燃物
• 熄灭方法:用水彻底浇透(不可仅踩灭)
• 替代方案:选择防火型仿真艾草(某宝搜索关键词)
2香囊制作安全贴士
• 慎用易燃填充物(如艾绒、干花)
• 避免儿童佩戴过长流苏(易缠绕颈部)
• 糖尿病患者慎用含雄黄的香囊(可能引发中毒)
3厨房安全“三关三查”
• 煮粽子时:
✅ 关小火力(避免沸水溢出)
✅ 关闭厨房门(隔绝蒸汽)
✅ 关闭总燃气阀(夜间休息前)
• 查电线:插线板勿超负荷(电饭煲+电磁炉需独立插座)
• 查灭火器:确认指针在绿色区域(干粉灭火器有效期5年)
综合防灾:这些准备现在就要做
1预警信息获取
• 微信搜索“地震预警”小程序(支持全国范围)
• 下载“中国天气通”APP,设置暴雨/雷电强提醒
2应急物资清单
家庭版:
• 5L饮用水×2桶(每人每天3L标准)
• 压缩饼干(保质期5年款)
• 儿童防走失手环(带GPS定位)
车载版:
• 反光警示牌(折叠款)
• 车载充气泵(应对涉水后轮胎失压)
3家庭演练计划
• 每月1次“3分钟紧急撤离”演练
教孩子牢记:
1.火灾时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逃生
2.溺水时保持冷静,采取“水母漂”姿势
3.雷雨天关闭门窗,远离金属门窗框
来源: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