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16
【枣庄市“石榴红”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库上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凝心聚力办实事 志愿服务暖民心”为核心理念,精选50个志愿服务项目纳入市级“石榴红”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库,涵盖基层治理、百姓民生、发展大局等领域。从“丝路之桥”架起开放之窗,到“童书伴成长”点亮希望之光,每个项目都彰显枣庄市志愿服务的创新力与民生温度。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擦亮“石榴红”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让志愿之花在榴乡大地结出幸福之果!
十分钟
枣庄市红十字会
一、项目简况
1.实施背景
创伤与疾病突发后的前10分钟是救治的黄金窗口,但因专业救援人员难以快速抵达,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成为关键。
项目通过推广“十分钟‘救’在身边”,旨在提升公众对急救时效性的认知,普及自救互救技能,完善“第一现场急救-专业医疗救援”全链条,最大限度降低伤亡率。
2.基本情况
团队构成。主要由全市医疗机构急诊医护人员、救援组织队员、社会应急救护志愿者组成,覆盖枣庄市全部区(市)--滕州、山亭、薛城、峄城、台儿庄、市中、高新区。
线上影响力。项目微信公众号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90%地级市,吸引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赞比亚等海外用户关注,累计浏览量突破300万次,形成“线下培训+线上传播”立体化推广网络。
3.服务范围
基层治理渗透。通过“五进”策略(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村居),结合“五结合”路径(校园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党员主题党日学习、院前急救链条),实现急救知识多场景覆盖。
全域覆盖能力。依托162名志愿者、56家合作机构,建立辐射全市的急救科普网络,确保急救服务“最后一公里”可达。
二、主要做法
1.规范运行
联盟化发展。2009年由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刚三发起,联合全市56家医疗机构及社会团体,组建“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枣庄团队,常态化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标准化管理。在在滕州、山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市中区、高新区定时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2.主要做法
一是首先在全国倡导了大众的现场急救的时效性理论--白金十分钟,是全国白金十分钟志愿者联盟发起单位之一。
二是创新普及模式,覆盖范围更广泛。“五进”“五结合”和“五多”--“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居;“五结合”:通过和校园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党员主题党日学习;院前急救链条的结合;“五多”模式:多部门合作;多团队合作;多专业合作;多行业受众;多形式培训。
三是建立枣庄地区院前急救新模式--大众+专业;链式复苏;全链条干预,成功的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
四是枣庄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组织人员稳定。志愿者大多是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其中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占人数的90%,专业的普及培训队伍覆盖全市各区县,有利于开展普及培训工作。
五是建立“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名师工作室”1个,“枣庄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名师工作室”9个,覆盖全市各区县,有力的带动了应急救护普及工作。
三、成果与经验
1.经验
一是理论指引,首先在全国倡导了大众的现场急救的时效性理论:白金十分钟,是全国白金十分钟志愿者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二是创新普及模式,覆盖范围更广泛。三是组织牢固,枣庄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组织人员稳定,建立了“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名师工作室”为代表的志愿组织,有力的带动了应急救护普及工作。
2.成果
一是获得了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形成“五多”立体化推广普及模式——多部门、多团队、多专业、多行业受众、多形式培训。
二是国家、省市各级荣誉和学术成果。2020年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2023年在山东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为”志愿服务大赛获得银奖;2024年“十分钟‘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在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首届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得银奖;2024年3月山东省红十字会授予“杨刚三救护培训基地”为山东省首个名师工作室。